当前位置:女性社>生活>健康疾病>健康常识>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女性社 人气:1.01W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心育是各育的基础和中介,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预防性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中小学生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课本,按“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个小学素质教育目标培养,从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格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安排内容。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学习,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结合本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

各部分教育教学重点如下:

自我意识方面: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重点放在小学生自我社会角色认知和借助他人进行自我评价,以及良好自我体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这一社会角色,受到老师或家长表扬和批评时,知道原因何在,学会自我分析,使自身言行向好的方向发展,有较强的自我体验,善于发现自身优点,树立自尊和自信意识。

智力方面: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智力训练重点放在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方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观察及观察的意义,引起他们对训练观察力活动的重视。教学生会使用常用的观察方法了解注意及注意的作用,重视自身注意力的提高。

情感方面:认识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表现。体验积极情绪,保持心境

愉悦。认识并分析消极情绪(烦恼)产生的原因,并学会用简单方法驱除烦恼。抑制不合理需要,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意志方面:提高他们对意志的认识。由于年龄尚小,理解力相对较差,故借助于日常生活现象和故事进行。用外力或自己制订规矩来约束自己,提高自制力。借助于情境表演启发学生勇于战胜挫折和困难。

个性方面: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培养与大自然和谐和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学会谦让和合作。

学习方面:从最基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着手, 培养学习兴趣,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姿势,保证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交往方面:激发交往欲望,训练言语表达能力,为交往创造条件,懂得基本的交往礼仪。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五、质量达成目标

二年级学生具有独有的特点:擅长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特征的思维特点。二年级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语言表达特点,这是在心理课上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二年级学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响,一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友爱同学,热心帮助别人,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六、教学进度表

镜子中的我 第一周

学习真快乐 第二周

学会礼貌待人 第三周

猜猜它在哪 第四周

为红领巾添光彩 第五周

大家一起做 第六周

学优点共进步 第七周

老师,您辛苦了 第八周

“常有理的” 东东 第九周

电子游戏虽好我少玩 第十周

多彩的情绪 第十一周

欣欣变诚实了 第十二周

巧妙观察的学问 第十三周

让想象飞翔 第十四周

跌倒了爬起来 第十五周

多姿多彩的作业 第十六周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2

一、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我校五年级有三个班级,男女生比例有点差异,男生比女生多。五年级学生逐渐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在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

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在亲子交往方面,由于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顺从,对父母过多的“看管”常常表示抗拒。老师的威望在五年级阶段开始逐渐下降,学生对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崇拜,有时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跟教师疏远。

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辅导目标

1、情绪辅导:通过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能运用转移注意力、自我放松、换位思考等方法来调节情绪。

2、学习辅导:围绕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体验“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的愉悦感、成就感;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为毕业、顺利进入中学做好心理准备。

3、人际交往:通过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学会与父母、老师沟通,学会尊重父母、老师、同学,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和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

4、进一步深化活动内涵,增加实验演示、游戏比赛、专题讨论等新的活动方式,注意发挥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自我组织潜能。

三、辅导重难点

1、培养学生具有能干、负责的意识,学会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2、让学生知道人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有潜能、能成功。

3、学会男女生的角色意识,初步学会以正常的.心态与异性交往。

4、学会自我保护意识、相貌审美意识、幽默生活意识和学习冲刺意识。

四、辅导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3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一、指导思想及教育内容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及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教育对象:以全体学生为主,重点任务是发展性任务和预防性任务。

2、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规划,与德育工作保持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互相替代。

3、关于心理测试,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原则和保密原则。

4、本计划的制订,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二、教学目标

总体上,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地对待考试问题;尝试与人相处,能有效的和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沟通;可以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变化,了解自己;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措施

1、在初一段每个班开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周一次。

2、个别一对一的咨询与辅导,根据学生的自愿预约以及各个科任老师的提醒。

3、针对某一相似类型情况进行团体咨询辅导,看具体情况而定。

4、加强同各科任的联系沟通来辅助各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必要的情况下也需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进行必要的反馈。

四、教育主题

(一)七年级

1、新生适应:引导学生主动适应学校环境,熟悉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找到自己在新集体中的位置。预防冷漠、厌学情绪。

2、认识学习是自己的权利,中学阶段是自己成长的关键时期。珍惜大好学习时光,培养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强化求知欲,增强自信心。

3、认识中学学习特点,适应中学学习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重视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悦纳自己,做个好男(女)孩。与异性保持正常、健康交往,学习调节情绪、排除烦恼的方法。

5、关心自我形象,认识和区别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6、正确认识与等待金钱,在消费方面不攀比。

7、合理安排作息,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远离毒品,识别美丑、善恶,过文明、健康的课外生活。

(二)八年级

1、学会关心自己,包括自己的健康、学业和品德。

2、关心同学、老师、父母;助人我乐,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与成人交往,预防偏执、孤僻。

3、提高学习自信心,发挥学习潜能,努力获取成功或取得进步;预防成绩下降。

4、学习中培养自己抽象思维能力,学习初步的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勇于置疑,勇于探索。

5、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习处理和调节自我烦恼和焦虑的方式,初步掌握应对挫折的技能,保持健康的情绪。预防克服各种“学校病”,各种“情感障碍”,如冲动、情绪低落、脆弱等。

6、参加一定的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不浪费。

7、预防“早恋”,正确对待同性及异性朋友。

(三)九年级

1、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力,包括培养自我教育愿望,掌握自我教育方法,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2、重视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社会和劳动实践,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3、正确认识当前各种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和对待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处理好个人需要、兴趣与人生发展任务的关系。认识自我价值;预防反社会人格或悲观情绪。

4、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做好择业或升学的心理准备。

5、发展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正确处理好男女学生的友谊;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促进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

6、考试焦虑的调整及就业观的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执行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和20xx年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精神,着力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自我保护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十分必要,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珍爱生命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正在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现象转化到比较深入的内部心理特征,与家人的关系正在从依赖走向部分独立,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正向的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能力都会较快地建立起来。

在同伴关系方面,此时的学生正处于试图摆脱家长控制,转而从同伴中找朋友,从朋友那儿寻求情感支持的初始阶段,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倾向,引导他们用热情、真诚、宽容来对待同学,比较容易使学生们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在学习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更多来自于外部因素,比如:老师和蔼可亲、老师课讲得好、家长和老师的'表扬鼓励等,这时的学生好奇

心特强,可以利用学生的亲师性和好奇心,给学生介绍一些少年立志的榜样、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参与体验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立志的动机,帮学生把学习动力由外在的奖励、表扬转到内在的信念、兴趣。

课堂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是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此时的学生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和稳定性正在快速增长,要在课堂设计中把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教学内容交替安排,让学生感到既有趣又有内涵,教给学生一些培养良好注意品质的方法并在课上和课下进行训练。

此时学生的有意识记正逐步超过无意识记成为他们记忆的主要方式,有意识记开始在机械记忆之外发展出理解记忆、归类记忆等记忆策略。心理课要注意密切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记忆策略。

此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行动感知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起步阶段,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要尽可能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动起来;用声像图等生动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在活动和形象感知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年我们使用的心理健康教材是从北师大版的心理健康教材中挑选的一些课文,教材内容分为以下五个单元:

(一)珍爱生命

(二)磨砺意志

(三)自立自信

(四)和谐你我

(五)学会学习。

编排的理念是“生命第一,发展第二”,整个体系由两大主题组成,一大主题是“珍爱生命”,另一大主题是“弘扬生命”。“弘扬生命”主题由四个二级主题组成,分别是:(二)磨砺意志,(三)自立自信,(四)和谐你我,(五)学会学习。

把“珍爱生命”教育作为第一单元,意在突出本主题的重要性;第二单元“磨砺意志”教育既是珍爱生命主题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弘扬生命”主题的重要支撑点;第三单元“自立自信”是“弘扬生命”主题的主体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第四单元“和谐你我”旨在促进学生实现良好的社会化,给自己的生存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四单元“学会学习”

是“弘扬生命”主题的“工具化”部分,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工具”的用法,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弘扬生命的终极目标,之所以把这一主题放在最后是为了暗示大家一个理念:保有健康生命、弘扬生命的智仁勇是做人的根本,而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只是弘扬生命的一个支柱而已,不可本末倒置。

四、工作措施及方法

(一)心理健康课的设计原则

1.发展性原则

①以学生适应社会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如:情感发展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爱护身边的人,爱家乡、集体

②关注学生年龄段成长任务及危机

2.针对性原则

某些特殊事件形成的一时的环境氛围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某些心理危机,

此时务须上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

3.可操作性原则

比如: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感情的能力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原则

1.以活动为基础

2.以体验为关键

3.以学生为主体

4.以问题为中心

5.以开放为特征

6.以分享促升华

(三)方法途径

1.针对小学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系统的团体心理辅导;

2.给学生印发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案;

3.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

五、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

单元

课题

上课时间

(一)珍爱生命

1.

珍爱自己

第一周20xx.9.1--10

2.

做情绪的主人

第二周20xx.9.13--17

(二)磨砺意志

3.

冷静面对失败

第三周20xx.9.18--24

4.

拒绝诱惑

第四周20xx.9.27--30

(三)自立自信

5.

我是什么样的人

第五周20xx.10.8--15

6.

做个自立的好孩子

第六周20xx.10.18--22

7.

做乐观开朗的人

第七周20xx.11.1--5

8.小小理财师

第八周20xx.11.8--12

(四)和谐你我

9.

交往从尊重开始

第九周20xx.11.15--19

10.

我爱爸爸妈妈

第十周20xx.11.22—26

11.合作创奇迹

第十一周20xx.11.29—12.3

(五)学会学习

12.兴趣是动力之源

第十二周20xx.12.6--10

13.

学会观察

第十三周20xx.12.13--17

14.

专注等于学习效率

第十四周20xx.12.20--24

15.

记忆“偏方”

第十五周20xx.12.27--31

16.

思维的魔力

第十六周20xx.1.3--7

17.

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第十七周20xx.1.10--14

18.寒假心理作业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对学生进行的科学教育一般从三年级开始。

一方面身体的发育、学习与生活的变化使三年级学生的心理有了迅速的发展,他们有了一些合理性的独立思考了,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了,能够参与大人的谈话,而不像以前那样随意插入大人的谈话。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尝试去做一切事情,不像以前那么听从权威。这些现象表明了三年级学生知识经验的'扩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三年级学生又表现出行事理性不足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进入少年期后,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学生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

三、教学目标

1、锻炼有意识记的能力,增进记忆品质;

2、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

3、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点

1、通过面向全体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测、自控、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

2、加强针对性训练,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在集体中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活动中学会调节情绪。

4、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课时



2



长大的梦想



1



4



学习的乐趣



1



6



做个受欢迎的人



1



8



当我独自一人



1



10



受了委屈怎么办



1



12



上课听讲的诀窍



1



14



学会尊重



1



16



批评不可怕



1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6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为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二)具体目标

培养学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首先: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其次: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再次: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方面做出合适的决定。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大类上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在学生中极少出现;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在人际关系、学习动机和自我认识等方面,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紧张;学习上出现焦虑、紧张、厌学情绪;自我感觉、体验和评价失当等。

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1、学生由于学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苦恼

学生经历着许多变化,如环境、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以及角色的转化等变化,有了变化就要适应而学习适应不良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

2、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这种不良情绪大致有以下情况:对前途和未来过分担忧,自信心下降;出现消极情绪不知如何宣泄,导致自己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影响学习的效果和人际交往。

3、与同学交往特别是与异性交往出现的困惑

4、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四、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面向全体,通过普遍的活动教育,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差异性原则

注意个性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主动性原则

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帮助学习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四)活动性原则

以活动为主,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得到成长与发展。

(五)尊重与理解原则

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和情感,营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另外还要遵循保密性和助人自助原则。

五、教学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常识。

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择业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六、途径和方法

(一)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采用团队活动、故事、心理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个别咨询与辅导

采用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排解困扰。

(三)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

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 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 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四、健康教育的内容: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3、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4、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5、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6、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7、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总之,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健康的生理和心里、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学校教师的职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必须抓紧抓好,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身心健康,体格健壮,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及卫生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心理和谐教育理念,关注国内形势的发展,从案例中体现时代性;根据目前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竞争与合作,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当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在其中养成学生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原则和方法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紧密联系我国中职生的实际心理情况进行教学,结合职业教育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2)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提高

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做好课堂管理。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准备校内检查和业务考核,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和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充分发挥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四、教材及教学对象

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实际中,将对教材做适当处理,增删有关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9

根据民办教育的特点和高一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小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教学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生活。

2、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现阶段所扮演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自我接纳、自信心等。

3、引导学生了解沟通的技巧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与竞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至日期、教学内容、教时

1.9月1日—8日

适应高中----引导学生顺利地从初过渡到高中,较快适应高中生活。

9月9日—14日

认识自己----认识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能悦纳自己。

9月27日—29日

月考

9月30日—10月7日

中秋、国庆放假

10月8日—13日

相信自己----认识自信的重要性,能运用心理暗示技巧提高自信水平。

10月14日—27日

学会感恩----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无私,能宽容和理解身边的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

10月28日—11月10日

异性交往----认识青春期身心特点,了解心理健康,把我异性交往的标准。

11月11日—24日

换位思考----认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如何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和自我反思。

11月25日—12月8日

合理归因----学会分析事件,探寻解决的方法,形成良好心态。

12月9日—22日

情绪调节----认识情绪重要性,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能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

12月23日—1月5日

考试心理辅导----正确认识考试,了解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1月6日—8日

合作与竞争----认识合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中的乐趣。

1月9日—15日

期末考试

三、教学形式

本课程以体验感受式为主,鼓励学生分享。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导入—启承—转换—小结。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游戏活动。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本堂课的主题。

2、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扮演相应的角色,促使学生产生与角色的心理共鸣,进而对自己进行思考。

3、讨论式。根据活动要求,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看法,集思广益,相互学习。

4、实践操作。结合活动内容,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5、自我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的故事,与大家共同分享,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全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二、教学宗旨:

留下你的烦恼,带走我的微笑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2、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认请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3、普及心理辅导。工作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

4、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和跟踪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5、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辅导工作更加规范。

具体目标:

三年级: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四、主要辅导工作计划: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相关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积极组织宣传,充分发挥各年级心理咨询联络员(各班班主任)的作用,积极利用健康教育课和班队课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设立心理信箱,心理健康教师做到每封必回。

(二)常规工作:

1、综合运用多种辅导形式,以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为主,以点带面。还可以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等活动组织专题讲座,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值班与预约相结合。每日上午及下午放学时间为辅导教师固定值班,主要安排与个别学生见面辅导活动,其他时间的辅导,主要通过提前预约。

3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普及心理保健常识。可通过板报、讲座等,让广大学生懂得日常心理自我保健,并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4、接待登记制度。值班教师做好值班接待记录,便于总结工作和定期检查。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更好地、更全面地做好心理咨询记录,对学生心理咨询记录的情况,并做好保密与保管工作。

6、对典型案例,实行跟踪管理,详细记录,保持联系,全程服务。结合学生特殊情况反馈制度,建立与班主任的双向反馈,必要时还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以保证辅导的综合成效。

7、设立心理信箱,心理健康教师做到每封必回。

(三)开放时间:

辅导应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真诚面对学生,扎实开展工作,争取在辅导面上略有扩大,在辅导成效上有所突破。每天上午开放。学生可以通过预约、上门或来信等方式与心理健康教师联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新时期学习及社会竞争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教育的重点所在。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1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就是孤立进行的,而就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

(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

(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基础上,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和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5)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全册共有20节课大约每两周上两个内容。

本学期与女生开展有关青春期健康的座谈会。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1、目标: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主要内容

1、在健康教育课及日常生活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必须从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1)、学习要有计划

(2)、学会学习

(3)、考试有颗平静的心。

(4)、创造就在我身边

(5)、学会说不

(6)、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7)、怎样避免冲突

(8)、拂去心中的烦恼

(9)、我们一起做

(10)、让嫉妒远离我

(11)、学会尊重他人

(12)、学会交往

(13)、巧用零花钱

(14)、我的责任感

四、途径和方法

1、心理辅导课程

2、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请班主任老师在健康教育午谈时间每个月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也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3、设个别心理辅导

4、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寻找心理健康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3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处理心理问题的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学生价格健全发展的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特色兴校、特色强教、打造甘田中学教育品牌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任务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价格水平。

2、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三、工作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设心理辅导活动和专题心理讲座。要把心理辅导活动纳入日常教育计划,每班每学期安排八课时以上。

2、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训练。

为了增加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排解成长过程中的困扰,使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训练,如意志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训练、放松训练、学习方法辅导和克服考试焦虑辅导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特别是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广大学生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宽广,及时化解孤僻、郁闷、焦虑等心理困扰。

4、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预”机制

着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三预”(预防、预警、干预)机制。一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机制。建立班级、学校、心理辅导网络,全面开展学生心理辅导,预防学生发生心理偏差。结“问题学生”要做好个案分析并建立跟踪档案。二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学校要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要及时发出警示,做到预防于未然。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要落实危机干预的人员、措施和设备,一旦发现心理危机,要立即启动干预机制。对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与其家长联系,将其安排到专门的治疗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

5、争取家长支持,实现家校互动

学校要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完善家、校联系制度,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形成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每学期至少要举办一次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环境。要广泛开展亲子活动,动员家长主动加强与孩子的心灵沟通。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

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四、方式与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与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还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家长和社区的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3、开设简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心理辅导活动方法建议有:

1)建立心理咨询室。

2)建立“知心信箱”。

3)开辟板报专栏。

4)建立特殊学生心理个人档案。

5)举行心理咨询问卷调查。

6)开设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4

以教育部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文件为指导,结合我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工作目标:

1、人人重视心育,三维立体心育;

2、探索心育途径,多维开展心育;

3、点面结合辅导,针对进行心育;

4、用好各个阵地,多方宣传心育。

具体措施:

一、人人重视心育、三维立体心育

1、专家都是心理健康引领者者

心理健康的教育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和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太仓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太仓市网上家长学校林老师团队等公益机构都有免费的心理咨询,这些专家都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领者。

2、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应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学校里的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

3、家长都是心理健康守护者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学生想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二、探索心育途径,多维开展心育

1、专课专上、心理健康有的.放矢

班主任每两周一次(双周)班会课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或近期学生所呈现的心理健康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副班主任双周周四晨会为专项健康教育,按照《健康教育》读本和《中小学专题教育教师用书》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内容制定计划并开展常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重视心理健康的意识。

2、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润心无声

不管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任课老师留心发掘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各个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各个任课教师也要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3、活动浸润、心理健康潜移默化

老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的活动中,班级的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学会自信的展示自己、真诚的欣赏他人;学会友善的与他人交流,高效的与他人合作……在各个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点面结合辅导,针对进行心育

1、团体辅导:共性心理健康问题

班主任老师:利用双周的班会课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心理健康老师:心理健康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共性问题,每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团体辅导课,帮助学生健康阳关心态。

2、个别辅导:个人心理健康问题

班主任老师:对于班中出现心理波动的学生及时进行一对一疏导与个案追踪,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记录辅导过程。

心理健康教师:每周做好两个小时的“心语心愿吧”值班工作,值班时间为中午为12:00—13:40,下午16:00—17:00。心理健康老师要准时到岗,不早退,主动热情地帮助前来咨询的学生答疑解惑并做好记录。

3、个案追踪:复杂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班主反应的心理健康存在较严重问题,班主任无法疏导的复杂问题学生,心理健康老师要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个案跟进工作,每周至少一次辅导并做记录。

四、用好各个阵地,多方宣传心育

心理宣传栏、各班板报、红领巾广播等地方是我校学生熟悉的宣传阵地,本学期将充分利用心理宣传栏、各班板报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同时还将在红领巾广播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科实小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目标: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健康教育课及日常生活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必须从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四、教学方法

1、心理辅导课程

2、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请班主任老师在健康教育午谈时间每个月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也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3、设个别心理辅导

4、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寻找心理健康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课时安排:

每两周一课时。间周进行